台 灣 銀 行 券
最新更動日期:2024/02/29
明治30年(1897)3月,日本國會通過台灣銀行法,11月成立台灣銀行創立委員會,
開始籌備工作。明治32(1899)三月日本政府修改台灣銀行法,日本政府以一百萬元為度,
認購台灣銀行股份 ,同年六月正式成立(株式會社台灣銀行),同年9 月26日開始營業,而
於9月29日發行壹圓銀券(龍鳳), 12月25日發行五圓銀券,後來發行拾元、伍拾元 銀券。
明治37年 (1904 )七月一日又發行金券,銀券兌換金券期限至明治42(1909 )年底,
故自1910 年起台灣只有金券之流通,而無銀券。
日本明治後大正時期發行之券幣稱為改造券,大正後為昭和時期發行之券幣有甲券、
乙券、現地刷及即將終戰時,日本空運之 《日本銀行兌換券千圓》,背面加蓋株式會社台
灣銀行。
此長達51年之日治台灣銀行券,於民國35 年9月1日起與舊台幣同等價收兌,共收兌
34億4仟3佰70餘萬元。日治台灣銀行券收回後, 會同有關機關全部銷毀。
台灣銀行券發行主題均採用濃厚本土色彩的動物、 植物、 風景(墾丁鵝鑾鼻燈塔)、
和龍鳳圖案,沒有任何政治圖騰,可說是最美的臺灣紙幣。
株式會社 臺灣銀行本店 (臺北)
|
|
龍鳳 壹圓銀券《131mm*61mm》 |
|
明治32年(1899)9月29日發行,明治41年(1908)12月31日廢止,發行是台灣銀行紙幣的始祖,距今100餘年。 銀券面值有:壹圓、五圓、拾元、伍拾元銀券,新舊品都相當稀少、珍貴。 日本統治臺灣初期,此銀券和日本龍銀同時流通使用,當時龍銀有銀的金屬價值, 大家樂於使用留存,紙幣反而不獲青睞 ,故今存世量稀少。今一張銀券的價值可換 百枚龍銀,實是當初所始料未及。 |
|
|
|
龍鳳 五圓銀券樣張《151mm*99mm》 明治32年(1899)12月25日發行,明治41年(1908)12月31日廢止 此圖取自日本yahoo網站 |
|
|
|
龍鳳 拾圓銀券樣張 明治32年(1899)12月25日發行,明治41年(1908)12月31日廢止 此圖取自日本網站 |
|
|
|
龍鳳 五拾圓銀券樣張 明治32年(1899)12月25日發行,明治41年(1908)12月31日廢止 此圖取自日本yahoo網站 |
|
|
|
明治37年(1904、清光緒30年)7月1日 發行 龍鳳 金壹圓券 組號由(A)至(S) 此鈔在台灣民間還偶而可以見到,全新品相少, 舊品 存世量尚未多,價格品相新、舊程度而定。 |
|
|
|
明治37年(1904、清光緒30年)8月25日發行 龍鳳 金五圓券 |
|
|
|
明治39年(1906、清光緒32年)發行 龍鳳 金拾圓券 |
|
|
|
台銀福州分行 番票壹圓 明治39年(1906、清光緒32年)發行 |
|
|
|
台灣銀行 上海通用伍圓 明治44年11月(1911)發行 此圖取自日本yahoo網站 |
|
|
|
|
|
台灣銀行 漢口通用伍圓 大正6年11月(1917)發行 此圖取自日本網站 |
|
|
|
|
|
大正4年(1915年9月1日)發行 大正改造 壹圓券 組號由(1)至(54) 大正券以後正面圖案都是台灣神社,反面圖案都是鵝鑾鼻燈塔 |
|
臺灣神社《上樑錢》昭和16年鑄
直徑:29.3mm |
|
|
|
大正3年(1914年3月3日)發行 大正改造 五圓券 |
|
|
|
大正五年(1916年12月23日)發行 大正改造 拾圓券 |
|
|
|
大正10年(1921年12月24日)發行 大正改造 五拾圓 |
|
|
|
|
|
昭和8年(1933年7月21日)發行 昭和 甲壹圓券(一次) 組號由(1)至(92) |
|
|
|
|
|
|
|
|
|
昭和9年(1934年10月1日)發行 昭和 甲五圓券(一次) 組號由(1)至(12) |
|
|
|
|
|
|
|
|
|
昭和7年(19321年11月21)日發行 昭和 甲拾圓券(一次) 組號由(1)至(54) |
|
|
|
|
|
昭和12年(1937年3月20日)發行 昭和 甲百圓券(一次) 組號由(1)至(11) 百圓券前、後面圖案有檳榔樹,台語所說的〞青仔欉〞 ,指的就是這張鈔票,在當時算是相當大的幣值。 |
|
|
|
|
|
昭和17年(1942年)發行 昭和 乙壹圓券(二次) 組號由(93)至(104) 甲壹圓券和乙壹圓券不同處是乙券沒有券幣號碼,只有組別號碼 |
|
|
|
|
|
|
|
昭和17年(1942年)發行 昭和 乙五圓券(二次) 組號由(1)至(5) |
|
|
|
|
|
|
|
昭和18年(1943年)發行 昭和 乙拾圓券(二次) |
|
|
|
|
|
|
|
昭和19年(1944、民國33年)發行 昭和 現地刷拾圓券(三次) 沒有券幣號碼,只印紅色組別號碼,有(18)、(19)二組,全新品少見 |
|
|
|
|
|
昭和19年(1944、民國33年)發行 昭和現地刷拾圓券(四次) 沒有券幣號碼,只印紅色組別號碼,組號由(1)至(6) 紅色組號,(1)至(5)背面的顏色和下面組號(6)的顏色有些差異 |
|
|
|
昭和現地刷拾圓券(四次) 組號(6)背面 |
|
|
|
|
|
昭和17年(1942)發行 昭和現地刷百圓券(二次) 沒有券幣號碼,只印紅色組別號碼,組號由(1)至(7)
二次世界大戰,日本戰局日趨惡化,台灣與日本之交通被美軍切斷,而在台灣 當地印刷供給流通,紙質粗劣,墨色不佳,末期出現偽鈔很多。 台灣有次選舉,甲候選人說乙候選人的父親在日治時代印製偽鈔,故此人的後 代不足取也;但乙候選人辯解說,其父親印製偽鈔,是為了擾亂日本政府金融 ,這是愛國 的表現,應該多支持他,此事誠為選戰中之趣談。
|
|
|
|
|
|
昭和20年(1945年)發行 昭和 武尊千圓有水印 此圖取自日本yahoo網站 此券由日本武尊千圓券加蓋,只有組號(7)才是台灣銀行券,其他都是日本銀行券 第二次世界末期,昭和20年日本政府為復員需要,由日本國內原行使之日銀千圓券,經 東京空運來台北,再經台灣銀行在券反面正中右旁加蓋直書〞株式會社臺灣銀行〞及左 旁下圓型〞頭取之印〞章戳,發行流通。 |
|
||||
回首頁 | 臺南官銀票 | 古早台灣錢 | 舊台幣券 | 台灣硬輔幣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