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 錢
最新更動日期:2024/02/29
正面 | 背面 |
石貝幣長:33mm 寬:22mm 貝幣用於新石器時代,曾行使貨幣之功能,其材質有:金、銅、骨、石、木、玉等 |
|
殷商娃娃魚幣 長:44mm 寬:27mm(最大值) 重:6.9G |
|
戰國釿布-安邑二釿《背安》高:65mm(最大值) 寬:40mm(最大值) 重:19.5 戰國時期,魏國鑄的布幣,「安邑」是地名,在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約10公里 「釿」為貨幣單位,當時是以重量為錢名,背《安》字,是指地名安邑 |
|
戰國釿布-梁充釿金當寽高:51.69mm(最大值) 寬:34mm(最大值) 重:14.3G 戰國時期,魏國鑄的布幣,魏國建都大梁《今河南開封》。釿是貨幣單位,即一釿當2.4寽使用。 布幣的“當寽”應指貨幣中的含銅量重一寽(約 7.8克),而不是幣身總重一寽。 |
|
戰國釿布-梁充釿五十二當寽高:59.88mm(最大值) 寬:40mm(最大值) 重:25.3G 戰國時期,魏國鑄的布幣,魏國建都大梁《今河南開封》。此幣的意思是《梁充釿五當寽十二》, 即梁地鑄造的制錢,充當五釿的錢當十二寽使用,即一釿當2.4 寽使用。 |
|
戰國尖足布-平州 高:53.3mm(最大值) 寬:30mm(最大值) 寶戰國中晚期燕國、趙國所鑄 |
|
戰國直刀-甘丹化全長約:130.83mm 戰國中晚期趙國所鑄 |
|
戰國-《垣》字圜錢直徑:約43.8mm、重:9.5公克 戰國中后期,周王畿、魏、秦、越等地所鑄 |
|
大泉五十《背四出》 直徑: 25.3 mm 重量: 3.4 G 西漢居攝二年(公元7年)鑄 |
|
三國蜀-太平百錢《大型》直徑:24.71mm |
|
三國孫吳-大泉五百直徑:29.5mm 三國吳大帝嘉禾五年(236-238)鑄 |
|
三國孫吳-大泉當千三國吳大帝嘉禾五年(236-238)鑄 |
|
南北朝-太貨六銖直徑:26.24mm,重:3.3G 南朝陳宣帝太建11年鑄(公元579年) |
|
北周三錢-永通萬國直徑:29.5mm 北周靜帝大象元年鑄 (公元579年) 俗稱北周三錢-即《永通萬國》、《五行大布》、《布泉》 |
|
北周三錢-五行大布《合背》錢幣兩正面都是相同的,謂之合背直徑:26.6mm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鑄 (公元574年) |
|
北周三錢-布泉直徑:29.5mm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鑄(公元561年) |
|
六朝-大吉五銖《背四出》直徑:21mm,厚:2.2mm,重:4.5公克 梁武帝普通四年(西元523年)鑄,有云是試鑄呈樣錢或開爐錢,錢譜鮮有圖載,因實物難覓,只有馬定詳批註版 《歷代古錢圖說》第63頁右下角有文提起,《大吉五銖、大通五銖、大富五銖皆文四出》,左上角並有錢範拓片可看。 |
|
開元折十開爐大錢
直徑: 42 mm 重量: 13.5 G 唐德宗建中元年(公元780年)鑄 《此幣的真品是傳世品,生坑品大都是偽品》 |
|
乾封泉寶
直徑: 26.5 mm 重量: 6 G 唐高宗乾封元年(公元666年)鑄 |
|
大唐通寶(小型)
直徑: 21.6 mm 重量: 2.1 G 南唐李璟顯德六年(公元959年)鑄 |
|
北宋-重和通寶小平《篆書》直徑:25.20mm,重:2.2g 北宋徽宗重和(公元1118年)年間鑄,重和通寶有小平《篆書、隸書》二種字體,北宋小平錢中屬於稀少珍貴 |
|
北宋-咸平通寶《大闊緣》直徑:29.53mm、重:9.8G,保証真品 北宋真宗咸平元年(998年)鑄。 北宋咸平錢,中國北方鮮見大型寬缘餅錢的出土記載,而此類咸平大型錢,在西南方偶有出土,四川成都 等古钱幣市場上,偶見大型餅錢出售?故稱為《川鑄版》,也許就是一種因習慣而约定俗成的一種稱謂。 |
|
嘉定元寶折十
直徑: 54 mm 重量: 50 G 南宋寧宗嘉定年(公元1208-1224)鑄 |
|
嘉定元寶折十《背四出》 直徑: 52.5 mm 重量: 40.5 G 南宋寧宗嘉定年(公元1208-1224)鑄 |
|
淳祐通寶《當百》
直徑: 53 mm 重量: 36 G 宋理宗淳祐元年至十二年(公元1241-1252年)鑄 |
|
金-泰和重寶篆書《折十》 直徑: 45 mm 重量: 16.7 G 金章宗泰和四年(公元1204)鑄 |
|
遼-咸雍通寶《小平》直徑約:24mm、重:3.4G 遼-道宗咸雍年間(西元1065年)鑄 |
|
遼-天慶元寶直徑約:23.3mm、重:2.4G 遼天祚帝天慶年間(西元1111年)鑄 |
|
西夏-光定元寶 直徑: 45 mm 重量: 16.7 G 西夏神宗光定年間(公元1211-1223)鑄 |
|
元-至元通寶折三《蒙文》 直徑: 29.39 mm 重量: 6.8 G 元世祖至元22年(公元1285)鑄 |
|
元-至正通寶折三《背午》
直徑: 33 mm 重量: 9.7 G 元順帝至正十年(公元1350)鑄 |
|
元-至正通寶折三《背十》 直徑: 33 mm 重量: 9.7 G 元順帝至正十年(公元1350)鑄 |
|
洪武通寶《十豫》
直徑: 47 mm 重量: 21 G 明太祖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鑄 |
|
天啟通寶背大寫《壹錢》
直徑:23.67mm、厚:1.6mm、重:5 G 明熹宗天啟元年(公元1621年),天啟小平錢中屬稀少珍罕品 |
|
天啟通寶背《一錢一分》
直徑:25.1mm 明熹宗天啟元年(公元1621年),天啟小平錢中屬稀少珍罕品 |
|
天啟通寶《鎮十》 直徑: 44.6 mm 重量: 22 G 厚:2.2mm 明熹宗天啟元年(公元1621年)薊鎮鑄 |
|
天啟通寶《鎮十》厚重型
直徑: 41.6 mm 重量: 27.5 G 厚:2.9mm 明熹宗天啟元年(公元1621年)薊鎮鑄 |
|
天啟通寶《背府》
直徑: 45.9 mm 重量: 30 G 明熹宗天啟元年(公元1621年)宣府鑄 |
|
明-崇禎通寶《背工五》直徑:3.3mm,重:10.2G 明思宗崇禎元年(西元1628年)鑄 |
|
南明孫可望-興朝通寶《背壹分》樣錢樣錢 (右) 直徑:48.4mm 重:25.8G (左) 直徑: 47.9mm 重:16.9G 南明孫可望鑄 |
回首頁 | 臺南官銀票 | 古早台灣錢 | 台灣銀行券 | 舊台幣券 | 台灣硬輔幣 | |
康熙詩錢 | ||||||
西藏銅元 | 大陳券 | |||||
玩 錢 | ||||||